• 首页
    • 新闻
    • 学校概况
    • 活动
    • 公告
    • 科研进展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SHINE项目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通知公告
    • 仪器平台
    • 在研项目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En
    • 中文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校园导览
  • 联系我们
  • 科研进展
    • 科研简介
  • 通知公告
  • 仪器平台
  • 在研项目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信息学院屠可伟课题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近日,手机bet356客户端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屠可伟课题组在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MNLP 2020) 发表3篇主会论文以及4篇扩展论文集论文,展示了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EMNLP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三大顶级会议(ACL、EMNLP 和 NAACL)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Google Scholar Metrics,在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期刊与会议中排名前十。EMNLP 2020的论文录用率为22%。在主会论文Cold-start and Interpretability: Turning Regular Expressions into Trainabl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正则表达式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常用的符号规则形式之一,有着较高的可解释性以及精确率,却无法像神经网络一样由数据训练从而提升效果。相较而言,神经网络在有足够多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往往效果惊人,但当标注数据匮乏时性能就会大打折扣。此外,神经网络也缺少...
    2020-12-08
  • 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石榴石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具有低负/正电极容量比(negative/positive electrode capacity ratio: N/P比)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 。在相同的低N/P比下,与使用液体电解液的液态锂金属电池(LSLMB)相比,ASSLMBs显示出更长的循环寿命,这主要归因于固体电解质对锂金属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循环过程中可以保持更高的库仑效率。此外,揭示了通过使用高电压的正极材料或提高正极负载量,可以进一步提高低N/P比的ASSLMBs的能量密度。该成果于11月25日以题为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with a Limited Lithium Metal Anode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a Garnet-Based Electrolyte 发表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随着对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大型储能系统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的要求。金属锂(Li)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最低的氧化还...
    2020-12-05
  • 信息学院梁俊睿课题组提出新型动能收集电路
    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无源、泛在、免维护物联网设备的实现提供了最有前途的能源解决方案。其中,机械动能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机械运动同时搭载许多运动信息,如何高效收集和利用机械动能为未来无源物联网设备供电,这是近年在材料科学、机械力学、电气电子、通信计算等研究领域都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信息学院智慧能源中心(CiPES)梁俊睿课题组提出了一款名为“串联型同步三次偏置翻转”(S-S3BF)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探讨如何在使用较少外围电容器件的情况下,通过功能复用尽可能地提升压电动能收集效能。较以往提出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而言,该电路方案在提升压电能量收集效能的同时,兼顾元件数量的优化,将单个电容器件分时复用,同时作为储能元件和正负偏置电压源,第一次通过最大化复用单电容器件实现同步三次偏置翻转的压电动能收集电路。近期,该成果以Series synchronized triple bias-flip circuit: maximizing the usage of single stor...
    2020-12-04
  • 物质学院谢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手机bet356客户端物质学院谢琎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李林森课题组合作,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该研究成果以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interfacial stability and kinetics of single-crystal LiNi0.6Mn0.2Co0.2O2 through optimized surface coating and doping 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旗下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在线发表。图1|单晶高镍材料表面ZrO2包覆层向Zr4+表面掺杂转化的示意图 锂离子电池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产能和应用场景在过去十年都发生了快速的增长。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2 (x≥0.6), NCM]是构建高比能电池的关键之一,已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NCM中Ni含量的增加提供了更高的比容量,然而其结构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都有所降低。NCM较差的稳定性与其机械和化学上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原子层沉...
    2020-12-03
  • 信息学院邵子瑜课题组在智能网络调度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学院邵子瑜课题组在智能网络调度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围绕“预测性调度为智能网络系统带来的根本性增益的极限何在”这一基础性研究问题,针对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预测性调度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性的预测性调度解决方案,并将其分别适配到多个典型的智能网络场景中去。其中针对软件定义网络场景的相关成果以Predictive Switch-Controller Association and Control Devolution for SDN Systems为题,被国际顶级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ACM TON)接收。IEEE/ACM TON是由信息领域两大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以及美国计算机学会(ACM)联合主办的期刊,体现了网络研究领域横跨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大学科的交叉融合性,网络领域许多的经典成果均发表在这一期刊,被国际公认为网络研究领域最权威、最高水平的期刊,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网络领域A类期刊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在人工智...
    2020-12-02
  • iHuman研究所钟桂生课题组揭示大麻素I型受体 (CB1) 周期性结构域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意义重大,是很多药物的重要靶标。大麻素I 型受体(CB1)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最丰富的GPCR之一,在调节学习认知、能量平衡、疼痛、成瘾、神经保护等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CB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in vitro)水平。对CB1在细胞原位(in vivo)情况下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结果鲜有报道。近日,手机bet356客户端iHuman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钟桂生课题组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题为Organized cannabinoid receptor distribution in neurons revealed by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该工作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在活体神经元上验证了大麻素受体CB1沿轴突呈现周期性分布,并与膜相关周期骨架(MPS)密切相关,揭示CB1受到激动剂激活后提高了相关信号通路转导效率。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不仅突破了光学成像中的衍射极限...
    2020-11-29
  • 生命学院张辉课题组提出治疗心肌梗死新策略
    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辉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在成年心脏的心内膜细胞中过表达Kdr基因,可以促进心内膜细胞生成冠状血管;心肌梗死后心内膜转变为冠状血管,可以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心脏纤维化,改善心功能。该发现对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0日,该成果以Overexpression of Kdr in adult endocardium induces endocardi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题,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冠状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促进冠状血管形成可以改善受损心脏的血供,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治疗。然而冠状血管新生能力有限,一些经典的促血管新生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目前在临床上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心梗患者产生新的冠状血管,并且具有很大副作用。找到促进冠状血管形成的新方法将有助于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胚胎期和新生期的心内膜会发育为...
    2020-11-26
  • 信息学院廖奇峰课题组在高维计算模型的模型化简研究中取得进展
    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廖奇峰课题组提出了两种高维计算模型的模型化简方法。课题组首先针对高维数据处理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即秩未知张量恢复问题,开发了新型高效稳定的计算方法。课题组进而针对极具挑战的高维高斯过程回归问题,设计了新型方差分析化简方法,为复杂系统模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替代模型方法。近期,该科研成果已相继在应用与计算数学顶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上发表。Rank adaptive tensor recovery based model reduction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high-dimensional random inputs 一文专注于复杂模型的张量数据处理。在复杂工程系统的模拟中,带高维随机参数的偏微分方程计算模型的离散解可由张量完整表达,即解张量。由于此类解张量通常尺度巨大,使用传统数值离散方法求解复杂模型解张量所需的计算量已远远超出现有高性能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因此,张量恢复计算方法成为本领域的核心问题——...
    2020-11-20
  • 生命学院周智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男性生殖支持细胞重要功能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是最严重的精子发生障碍,总体发病率为男性人群的1%,我国预估患者已高达500万,这其中大部分为非遗传因素导致。由于对NOA病因与病程知之甚少,导致治疗手段极其匮乏,严重损害了男性健康与家庭社会和谐。目前对于参与人类生精微环境的体细胞成熟过程及其在无精症患者的病理变化鲜有系统报道。近日,生命学院周智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铮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晨琛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孙杰教授合作,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与健康状况的人睾丸组织的单细胞测序数据,以睾丸生精微环境体细胞发育路径为标尺,阐明了参与微环境构筑的各类细胞发育进程,揭示了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互作网络的动态变化。首次详细描绘了人睾丸生精微环境中体细胞尤其是支持细胞的发育路径及其在非遗传因素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中的病理变化特征。该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analysis of de...
    2020-11-20
  • 物质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手机bet356客户端物质学院杨晓瑜课题组在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进展,相关工作以Chiral phosphoric acid-catalyzed stereodivergent synthesis of trisubstituted allenes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stic studies为题,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以及天然产物之中,而这些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和相对构型都对它们的生理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即是利用不对称催化实现多手性中心分子多个(甚至全部)非对映异构体的集合式不对称合成,为对该类分子进一步的立体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有效手段。近十年来,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众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被开发出来。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局限于传统的点手性立体发散性合成,而基于轴手性立体发散性不对称催化合成则鲜有报道。杨晓瑜课题组近期研究以手性Brønste...
    2020-11-11
  • 数学所陈秀雄教授在微分几何学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
    手机bet356客户端数学科学研究所创始所长陈秀雄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兵教授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日前,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微分几何学杂志》(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写作到发表历时11年。  陈秀雄教授       陶冬青摄微分几何学起源于17世纪,主要用微积分方法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对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等产生巨大推动作用。“里奇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描述空间演化的微分几何学研究工具。陈秀雄与王兵团队长期研究微分几何中“里奇流”的收敛性。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所引进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将在几何和分析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自从他们文章的预印本公开以来,已经出现数个重要的后续工作。该期刊的匿名评审员认为,“文章的结果是极其杰出的,是该领...
    2020-11-09
  • 生命学院何水金课题组在人源大脑类器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大脑的神经元从出生后几乎就没有再生能力,因此临床上对于因神经元缺失和连接受损导致的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和阿尔治海默症等缺少有效治疗措施。神经干细胞的脑移植,替换丢失神经元或重构受损神经连接是潜在的治疗方式之一。近日,我校生命学院何水金课题组与南京医科大学刘妍课题组合作,首次报道了移植的微型人源大脑类器官(small human cerebral organoids)在小鼠的前额叶皮质内侧区(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不仅可与宿主大脑建立远距离的长投射连接,并增强了小鼠的恐惧记忆能力。该研究扩展了微型类脑器官的潜在治疗价值,也为理解类器官参与宿主大脑建立神经网络连接提供新的依据。该研究以Human cerebral organoids establish subcortical projections in the mouse brain after transplantation(人脑类器官移植后在小鼠大脑建立皮质下投射)为题,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神经干...
    2020-11-06
  • 物质学院郭艳峰课题组在金属磷化合物拓扑超导探索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学院郭艳峰课题组在利用大腔体压机制备金属磷化物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郭艳峰课题组利用高压制备手段,克服了常压高温制备遇到的磷蒸汽压高的困难,成功制备了超导富磷化合物Nb2P5单晶。该成果展示了高温高压技术对设计、制备超导新材料的独特优势。该研究成果于10月27日以High-Pressure Crystal Growth,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and Electronic Band Structure of Nb2P5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权威杂志Chemistry of Materials在线发表。 拓扑超导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边界上有满足非阿贝尔统计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若能对它进行操控则有望实现可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在具有非平庸拓扑态的超导材料中,拓扑和超导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实现自旋-动量锁定的表面态,形成容纳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固体环境,因此该类材料被认为是拓扑超导候选材料。在拓扑材料中诱导超导电性或在超导材料种探索非平庸拓扑能带结构是目前发现该类...
    2020-11-05
  • 物质学院于奕课题组在碱金属的室温原子结构研究中取得突破
    我校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奕课题组在碱金属的室温原子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工作以Unravelling the room-temperature atomic structure and growth kinetics of lithium metal为题,于10月23日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并被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评选为编辑亮点(Editors’Highlights)推荐论文。文章发表后迅速得到关注,《自然》(Nature)于10月29日发表了题为How to make violently reactive metals and watch them grow的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评论文章,对于奕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积极评价。碱金属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众所周知,碱金属具有极其活泼的化学特性,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在室温空气环境下不能稳定存在。这一特性给碱金属的本征结构及其基本性质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想要观察碱金属的微观结构,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把碱金属转...
    2020-11-03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27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20 跳转到 

Copyright © 手机bet356客户端 版权所有沪ICP备1300143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55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中路393号 201210(浦东校区)

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19号8号楼 200031(岳阳路校区)

  • 附属学校
  • 附属幼儿园
    官方微信
En 中文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校务委员会
    • 校领导
    • 机构设置
    • 大事记
    • 影像报刊
    • 联系我们
  • 院所设置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创业与管理学院
    • 创意与艺术学院
    • 人文科学研究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免疫化学研究所
    • iHuman研究所
    • 数学科学研究所
    • SHINE项目
  • 师资队伍
  • 书院生活
  • 教学培养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通知公告
    • 仪器平台
    • 在研项目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EHS
  • 国际合作
  • 党群园地
  • 招聘
  • 招生
  • 就业
  • 招标
  • 邮件
  • Egate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校园导览
  • 联系我们
  • 附属幼儿园
  • 附属学校

© 2017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